索 引 号: 008810390--2025-0138 分 类: 人大建议政协提案
责任部门: 达州市林业局 发文日期: 2025-09-12 15:54:09
标 题: 关于市五届人大七次会议第502号建议办理情况(B)的函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关于市五届人大七次会议第502号建议办理情况(B)的函

一、关于编制规划,分区分类调整的建议

一是将松材线虫除治区纳入退化林修复本底评估,组织各地深入林地调查研究,开展系统化评估,明确退化林修复范围,为进一步精准提升全市森林质量奠定基础。二是以自然地理条件、林地分布为基础,科学编制《达州市森林四库建设规划(2025—2030年)》,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突出重点的原则,构建森林四库建设三区、三带的发展格局,旨在优化森林结构,提升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共同提升。三是抢抓国家以竹代塑政策机遇,加快编制《达州市竹产业发展规划》。我市拥有丰富优良的乡土竹种资源,结合储备林建设、枯死松木采伐更新改造、低效林改造等项目,发展竹产业能够带动种植、加工、文旅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我市竹产业迈上创新驱动、绿色低碳、高质高效的新阶段。

二、关于因地制宜,有序实施改造的建议

一是组建松材线虫防治松林改培专班,集结检疫、采伐、植树造林、林业调查等技术力量,围绕疫情防控与林分调整、森林质量提升目标,同时聘请第三方编制松林改培实施方案,积极开展松林改培试点工作。二是依托华蓥山、明月山、铜锣山三条平行山岭形成绿色生态廊道,在通川区、达川区、开江县、达州高新区实施完成川东平行岭谷高质量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通过人工植苗,人工补植修复(择伐劣质木、濒死木等),抚育修复(间伐、实施人工补植)等造林绿化措施,栽种香樟、枫香、桤木等乡土树种,桢楠、银杏等珍贵用材树种,油茶、黄檗、毛叶山桐子等特色经济树种,提升林地综合效益。三是结合生态修复工作,加强对已退化林分实施修复与科学管理。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科学规划设计,合理确定目标林相,按照分片区、分生态功能区进行逐步改造,以点带面推进全市树种结构调整。在树种选择上,兼顾产业发展,均以适合本地林业发展的树种,最大限度发挥森林生态和林业产业功效。同时,注重人工修复与自然恢复的协同作用,提升森林自我修复能力和生态系统稳定性。

三、关于强化支撑、确保替换成效的建议

(一)完善基础设施,夯实发展根基。围绕提升森林防火综合能力,今年成功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森林火灾高风险区防火应急道路建设项目,在达川区、渠县、宣汉县、万源市等辖区,拟新建或改建84.19KM森林防火通道。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完善森林防火道路网络,增强林区火灾防控能力,同步改善林区道路运输条件,为森林资源管护及林业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财政聚力筑基,资金赋能兴林。2024年以来,积极向上争取中省财政林业专项资金21025万元,重点支持国土绿化、油茶、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退化林修复等领域。鼓励农户、企业、涉林经营主体参与林业产业建设,大力支持租赁山地资源的企业和个人。

(三)落实税费政策,助力林业发展。税务总局编制了《支持绿色发展税费优惠政策指引》,涵盖支持环境保护、节能环保、鼓励资源综合利用、推动低碳产业发展等四大方面,详细列举了15具体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大竹县出台《大竹县支持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十条措施》,鼓励金融机构设立县级竹产业专项基金,对规模化经营主体提供股权投资或低息贷款。

(四)规范经营管理,保障林农权益。严格执行国家林草局公告(2017年第19号)要求,取消在林区经营(含加工)木材审批行政许可事项,企业免办许可证,同步要求合法登记企业纳入监管,建立原料产品台账,严禁收购非法林木。通过常态巡查、专项监管等,营造有序市场环境。招引四川兴竹、泰盛科技、浙江鑫宙等龙头企业,带动竹建材、竹装饰、竹工艺等全产业链发展。

(五)压实防控责任,筑牢安全底线。全力构建市、县、乡、村一体化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机制,发动参与护林员 林农 国有林场管护人员森林防控体系,显著增强森林综合防控能力。各地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开展每月两次全覆盖巡查工作,依托松材线虫病疫情监管平台及APP,实现监测数据实时采集、快速上传、提升监测工作效率,为科学制定病虫害防治方案提供数据依据,推动森林防控监测工作向信息化、智能化迈进。

下一步,我市将持续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地类、不同林种,结合群众不同需求,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多措并举,大力发展大径级用材林、珍贵及乡土树种、特色林业产业。一是实施马尾松林改培。加大对现有人工商品林中马尾松林的改培力度,根据《松材线虫病疫区疫木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在疫点乡镇实施疫木除治性和预防性采伐,及时更替种植栾树、泡桐、川楝、楸树、刺槐、乌桕、枫香、枫杨等优质乡土阔叶树种;在非疫点乡镇加大对辖区内马尾松林的改培,着力预防松材线虫疫情发生,维护森林生态安全。二是实施退化林分改造修复。对遭受自然灾害、林木生长衰退、人为过度干扰等进入衰退阶段的林分,通过更新采伐、更替改造、抚育改造等措施,调整树种结构,将退化林分改造为优质高效林分,提升森林稳定性。三是促进特色林业产业发展。选择相对集中、交通便利、水土条件好的区域,对现有人工成、过熟商品林通过皆伐等措施有序开展更新性采伐,同时按照适地适树原则,重点发展油茶、竹子、三木药材等特色林业树种,夯实特色林业产业发展基础,提高林地产出。四是定向培育大径级用材林。结合国家储备林项目,优先选用珍稀树种和乡土树种建设长周期大径级用材林,提升森林生态效益和森林景观效果,提高木材供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