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08810390--2025-0139 分 类: 人大建议政协提案
责任部门: 达州市林业局 发文日期: 2025-09-12 15:55:11
标 题: 关于市五届人大七次会议第504号建议办理情况(B)的函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关于市五届人大七次会议第504号建议办理情况(B)的函

一、关于科学规划种植,夯实产业基础的建议

一是优化竹种结构。开展竹资源论证。对全市及周边竹资源规模、种类及可发展空间进行了摸底分析,结合引进企业竹加工所需竹原料规模、种类要求及项目建设进度,编制了《达州科学发展竹产业论证报告》,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同时加强与省林草局沟通,争取支持我市及周边发展竹林。推进营造林建设。启动了达州市竹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已形成初稿),科学规划种植。加强竹种苗培育,目前规划在大竹高穴、渠县琅琊等地建设竹苗繁育基地,邮储银行达州分行审核通过渠县森林四库竹苗贷”8000万元,用于支持渠县建设竹产业种苗基地5000亩。近年来我市持续开展新造竹林和现有竹林抚育改造工作。2025年,我市结合松树采伐、储备林建设等空间发展竹林种植,年初和72日以市政府会议纪要形式向全市各县(市、区)下达了2025年竹产业发展营造林任务,计划2025年新建竹产业基地12万亩、抚育改造6万亩,预计今年年底我市竹资源规模将超过100万亩。同时,积极向省林草局争取支持达州市竹产业发展,发动周边地区发展竹资源。下一步,计划十五五期间年新增竹林10万亩,对现有竹林进行抚育和丰产经营,到十五五末我市竹资源规模达到150万亩以上。

二是强化技术支撑。加强交流学习。每年根据基层和企业技术需求有针对性组织省科技下乡万里行竹产业服务团服务达州竹产业发展,邀请或前往浙江农林大学等高校开展技术交流和决策建议,今年邀请省林学会竹产业专业委员会前往大竹县调研指导竹产业发展情况并组织召开了十五五四川竹产业发展研讨会。加强科技合作,加强与国际竹藤中心、省林科院、四川大学等单位合作,签订《产学研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长期帮扶协议》,启动竹材料科技产业园建设,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竹谷产业研究院建设等方面协同攻关,促进全竹利用产业链技术研究和推广。鼓励和支持万康、图拉香建立市级专家工作站两个,通过实施林业科技推广项目,联合企业实施竹推广项目4个。

三是纳入乡村振兴。市委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森林四库推动丘陵山区城乡融合发展的意见》、市政府印发的《达州市森林四库建设规划》均将竹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积极创新种植模式并大力拓宽竹产业融合发展渠道,有效链接资源端与加工端,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基地建设,合力形成竹产业联盟。目前,大竹县与浙江鑫宙竹基复合材料科技公司签订了竹原料购销协议、渠县与乐山风景线林业有限公司签订了万亩丰产高效纸浆竹示范基地项目协议、达州高新区与川林集团签订了竹木产业基地建设及加工再利用项目协议,以保障加工项目竹原料供应和竹林经营者利益。鼓励在竹区就近设立初加工点,带动当地竹林经营者和村民就近就业,目前兴竹公司在乡镇已建立初加工点2个。推广合作社 农户模式,鼓励农民利用自留山、四旁地种植笋材兼用竹。

二、关于延伸产业链条,提升附加值的建议

一是加强融圈强链。编制达州市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融圈强链方案,聚焦林竹等7大领域,明确林竹产业主要承载地大竹、渠县和协同发展地,优化产业布局,明确发展实现路径。抢抓川渝东北地区暂无竹产业发展高地机遇,紧扣竹纤维、竹缠绕、竹浆纸等领域,坚持靶向招引龙头企业和培育壮大本地企业同步推进,已基本构建起以四川兴竹生物基新材料为龙头的竹纤维、以泰盛科技、中顺洁柔为龙头的竹浆纸、以浙江鑫宙为龙头的竹缠绕三竹鼎立的现代竹产业格局,带动竹建材、竹装饰、竹工艺、竹笋等产业全链条发展。聚焦农产品加工升级,提升产业链附加值。

二是加大龙头企业力度。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发展。成功引进中顺洁柔31.8万吨竹浆纸一体化项目、四川兴竹生物基新材料项目、浙江鑫宙(达州)大竹10万吨竹缠绕管道生产项目、泰盛集团30万吨竹浆纸项目等,在大竹县规划建设以竹代塑产业园。目前已建成投产10万吨纸浆造纸生产线、10万吨竹生物基新材料生产线和年加工干竹笋500吨、鲜竹笋5000吨生产线;10万吨竹缠绕管道生产项目厂房主体建设基本完工,正在进行附属设施建设和设备安装。

三是推动企业智改数转。出台《达州市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4—2027年)》,实施企业智改数转诊断评估,明确智改数转方向,提供企业小快轻准方案,中顺洁柔(达州)30万吨竹浆纸一体化项目已经进入2025年度制造业智改数转入库实施项目清单,预计将获得1300万元资金支持,打造竹精深加工企业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示范标杆。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创新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支持大竹县图拉香实业有限公司新建1500吨即食笋生产线、建冷藏库2700m、购置冷藏车2辆,推动竹笋精深加工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四是加强企业创新。抢抓达州拟被纳入全国竹基复合材料应用试点城市机遇,借力双城圈市场一体化建设政策,参与制定四川省竹缠绕建设应用地方标准,以竹基复合建材产业赋能绿色建材产业发展,推动竹缠绕管道管廊在大竹实地应用,在川渝两地示范推广,今年将率先在全国构建起从竹原料基地到竹缠绕生产到市场化应用的全场景闭环。支持兴竹公司建设竹谷产业研究院推进竹纤维产业创新,支持图拉香、万康等在竹笋加工、锁鲜等方面突破技术壁垒。

三、关于强化政策保障,激励产业活力的建议

一是国省政策支持。在国家层面。国家林草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先后出台了《加快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在省级层面。四川省政府办公厅相继印发了《关于推进竹产业转型发展的意见》《四川省竹产业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对全省竹产业发展提出了指导意见,提出要建成竹产业重点县40个,其中,将达州市大竹、渠县、宣汉纳入全省竹产业发展重点县。2024年,省经信厅和省林业厅出台了《四川省竹精深加工产业提升行动计划(2024—2027年)》,将达州纳入全省竹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链协作配套基地,支持达州打造为全省宜竹地区竹精深加工生产基地。当前国家已将果蔬清洗机、果蔬干燥机、果蔬冷藏保鲜设备等初加工设备,以及设施环境控制设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国、省对县级申报的营造竹林项目、省级竹产业园区、省级竹产业发展重点县、省级竹产业基地分别给予财政补助和支持。

二是市级推动谋发展。市委主要领导多次批示,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高度重视、高频调度,推动市级层面迅速建立全市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协调机制,近半年先后组织召开相关专题会议10次、现场调研2次,特别是今年3月高标准召开了全市竹产业发展现场推进会,推动以大竹县、渠县为核心的竹产业发展。出台《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竹林风景线的实施意见》《达州市造纸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9年)》森林四库建设规划》《达州市支持以竹代塑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等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竹产业精深加工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扶持政策,为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启动了达州市竹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已形成初稿),同步修编《达州市造纸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9)》,将进一步从竹原料保障、竹材加工、以竹代塑、保障措施等方面支持竹产业发展。印发《促进达州市绿色建材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对符合政府绿色采购政策要求的竹质建材、竹家具、竹缠绕制品、竹纸等产品,鼓励加大政府采购力度,推动以竹代塑相关扶持政策落地落实。

三是争取政策支持。加大向上对接力度,我市竹产业发展获得省级层面建圈强链大力支持,大竹县等建设内容成功纳入《四川省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协同推进工作方案(2025—2027年)》《四川省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建圈强链五个细分领域三年行动方案》,明确将达州市作为竹精深加工领域三个协同发展地之一,作为竹纤维、竹食品、竹材料、竹文创产业链发展的主要承载地,我市针对性制定了《达州市农产品精深加工融圈强链推进方案(2025—2027年)》,推动我市竹产业融圈强链《节能降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提出:支持可降解塑料、可循环快递包装、以竹代塑产品生产、废塑料回收利用,我市将指导大竹县围绕循环经济助力降碳等进行项目谋划包装,储备以竹代塑产品生产项目,争取更多资金倾斜;积极组织全市各地积极申报中央预算内、地方政府专项债、中长期贷款在内的各类符合产业发展投向的项目,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其中帮助大竹县争取各类项目资金1.33亿元,其中支持竹产业发展、提升园区能级相关资金占比较大。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对接金融机构,召开全市森林四库政银企对接会,深化政银企协同合作,建立政府部门 金融机构 涉林企业三方联动机制,达州市林业局、人民银行达州分行联合印发《金融支持达州市建设森林四库推动丘陵山区城乡融合发展实施方案》,为金融赋能林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通过储备林、森林四库建设等方式推动竹林基地建设,人民银行达州市分行强化金融产品创新与服务,成功推动中行达州分行发放1亿元贷款支持竹浆纸一体化项目助力以竹代塑建设。同时加强财政资金争取和引领带动作用,及时掌握了解中央和省的政策动态,找准与我市竹产业发展的结合点,积极争取更多的国家、省对达州市竹产业发展方面的政策、资金支持;鼓励和引导各县(市、区)扩大与其他社会资本的多元合作,多渠道筹集、调动资金,加大产业建设资金投入,为企业和群众发展竹产业提供条件,持续激发竹产业发展市场活力。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我市已通过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形式向农业农村部反映争取将竹笋加工设备纳入农机补贴范围。

四、关于深化融合发展,打造特色品牌的建议

一加强竹文旅开发。深挖竹文化内涵。依托大竹县名的独特辨识度,打造以竹文化为核心的旅游形象IP。可借鉴大竹白茶品牌建设经验,联合专业机构制定竹文化产品标准,开发竹缠绕、竹纤维等新型科技产品,竹编、竹雕、竹家具等特色商品,并推动大竹竹文化申报地理标志或非遗项目,提升品牌附加值。完善主题景区与节庆活动。以五峰山 f 海明湖、广子村竹海之眼等景区景点为基础,打造竹海观光”“竹闲避暑”“竹居民宿热点,定制竹文化旅游专线等本土特色旅游线路。同时,利用节假日在各景区景点开展节庆活动中对大竹竹唢呐、竹席、竹琴等非遗文化进行植入式宣传营销,通过微信、抖音直播等新媒体扩大影响力,吸引游客参与体验。开发沉浸式文旅产品。结合廉洁文化、巴蜀文化,设计竹廉文化馆、竹艺手作工坊、竹文化博物馆等体验项目,推动 康养”“ 研学等业态创新,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高大竹竹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是强化市场开拓。积极开展各类线上线下促消费活动。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为主、市县同步原则,成功策划并指导开展“2025达州网上年货节”“达人达礼新春嘉年华、达人达礼 f 潮享生活”“千人万面嗨起来大竹肉丁面”“广子村开村赶村等系列主题活动,引导大竹竹笋产品企业积极参加各类活动。组织企业走出去,扩大产品影响力。积极组织万康农业(竹笋干)、椿情食品(椿笋酱)、禾田食品(竹笋面)、宕府王(竹笋酱)和中顺洁柔(竹浆造纸)、刘氏竹编等竹精深加工企业参加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东亚国际食品交易博览会、中国国际竹产业交易博览会、成渝美食工业博览会、海南国际热带食材供应链博览会、双招双引投资推介会、农博会、天府粮仓全国行、进博会、西博会、川货电商节各类展销及推介通过线下展示、线上展销的方式全面拓宽销售渠道和市场知名度。举办川渝数字营销创新大会暨电商直播技能大赛活动,川渝地区19个县(市、区)电商平台、企业、知名电商专家等齐聚达州,通过直播比赛、圆桌会议等形式推介达州特色产品。印发《关于开展2025年全市电商品牌培育工作的通知》,各县区推选网络畅销产品,建立动态产品库,推动电商与特色产业融合,培育3—5个名特产品网络品牌,提升达州造产品竞争力。积极组织企业报名参加与辉同行直播带货、四川主播学全国山东站等活动,引导企业扎实生产、合规经营、学习先进地区经验。

三是加强品牌建设。始终坚持质量兴农 品牌强农,着力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区域公用品牌及特色产业品牌提高农业创新力和竞争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依托巴山食荟区域公用品牌,已整合大竹竹笋”“渠县方竹笋等竹产品,统一包装、宣传和销售。积极指导主体开展品牌认证工作,挖掘产业优势特色,大竹竹笋成功获得名特优新认证。在传统干竹笋和鲜(泡)竹笋的基础上,与当地香椿产业有机结合,创新开发出竹笋香椿酱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四是强化品牌培育保护。市场监管机构将组织竹产业企业参与中国品牌日活动,拓宽品牌宣传推广渠道,动员本地竹产业企业(产品)品牌、自主创新品牌、区域品牌参加2025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深入开展产品专项质量抽检,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品牌形象。依托川渝食品溯源公共服务平台,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构建首站赋码、一码流通、全程追溯的食品追溯体系。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持续推进全市竹林基地建设和结构优化,完善和争取更多涉竹政策和资金落地达州,加强企业培育和项目建设,完善竹全产业链条,强化竹文旅和品牌建设,持续做好竹科技服务工作,助推我市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和融圈强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