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任河基本情况
任河发源于重庆市城口县,流经四川省万源市和陕西省紫阳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的重要水源涵养地。城口县、万源市、紫阳县属于大巴山区,是川陕革命根据地核心区、全国两大天然富硒带之一、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南水北调重要水源涵养地。我市境内河段设置1个国控出境断面(白杨溪电站),断面水质常年保持Ⅱ类及以上水平,水质优良率达100%。目前,任河流域正在积极争创2025年省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高位规划,筑牢生态屏障。万源市依托《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体保持“十四五”规划》,编制完成《深入推进丹江口库区及上游(万源市)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工作要点(2024—2025年)》。印发《达州市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方案》,编制《四川花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从而保障任河的水源涵养和水质净化功能,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和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市发改委积极指导万源市谋划储备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其中,丹江口库区任河流域(万源段)白杨溪库区水环境治理工程项目有望争取202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3570万元。同时,紧扣提案建议,支持万源市聚焦生态修复、产业融合、应急管理等领域,推进《丹江口库区任河流域(万源段)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二)跨界共商,改善流域生态。配合万源市主动对接毗邻区县,共商编制《大巴山任河流域生态廊道建设规划》,合力筑牢汉江上游生态屏障。2022年,在任何流域投入1700万元,实施大巴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修复项目,完成退化林修复2.5万亩、封山育林2万亩。今年成功争取大巴山南麓和嘉陵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项目,投资8496万元,计划实施退化林修复6.2万亩、小型水保设施150处,为水源保护与生态价值转化注入动能。
(三)统筹治理,提升生态功能。万源市已纳入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川陕两省正在推动建立任何流域川陕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为充分考虑保护与修复需求,积极配合万源市对接毗邻县区,共同向上争取将任河流域纳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生态保护补偿范围。坚持分区分类修复理念,全力推进任河流域(万源段)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等系统性修复工程。2023年万源市成功申报任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总投资1686万元,主要开展任河流域生态护岸、生态缓冲带及生态隔离带建设,全面加强任河流域生态功能。
(四)常态监测,赋能价值转换。在任河流域设立监测站,常态化开展水质监测,同步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调查评价,全方位守护生态安全。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路径,以发展生态农业、森林“四库”建设和生态产业为导向,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深化生态旅游、康养等业态研究,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今年3月,万源市积极引进1家成都文旅公司拟重启“汉江第一漂”漂流项目,因该漂流项目涉及南水北调国家工程,目前万源市正在积极对接上级政策和开展环境影响评估,力争项目落地,带动任河流域生态经济发展。
三、下步工作
下一步,我局将强化统筹调度,加快任河流域(万源段)生态廊道建设,助推区域生态高质量发展。一是强化对接,凝心聚力。持续配合万源市同重庆市城口县、安康市紫阳县等毗邻地区沟通对接,共同编制《大巴山任河流域生态廊道建设规划》,凝聚合力协同推进任河流域生态廊道建设。二是加力争取,强化保护。加强向上沟通汇报,多方呼吁争取将任河流域(万源段)纳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生态保护补偿范围,着力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三是常态巡查,推动发展。常态化开展任河流域(万源段)生态保护调查、生态环境评价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在有效保护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功能不退化的前提下,积极探索适合任河流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培育生态旅游、生态康养等产业,推进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