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竹资源培育”的建议
一是竹资源论证。对全市及周边竹资源规模、种类及可发展空间进行了摸底分析,结合引进企业竹加工所需竹原料规模、种类要求及项目建设进度,编制了《达州科学发展竹产业论证报告》,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同时加强与省林草局沟通,争取支持我市及周边发展竹林以保障加工项目竹原料供应。
二是营造林建设。结合松树采伐、储备林建设等空间发展竹林,年初和7月2日以市政府会议纪要形式下达了2025年竹产业发展营造林任务,计划2025年新建竹产业基地12万亩、抚育改造6万亩,预计今年年底我市竹资源规模将超过100万亩。下一步,计划十五五期间年新增竹林10万亩,对现有竹林加强丰产经营,到十五五末我市竹资源规模达到150万亩以上。
三是创新发展模式。积极创新种植模式并大力拓宽竹产业融合发展渠道,有效链接资源端与加工端,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基地建设,合力形成竹产业联盟。目前,大竹县与浙江鑫宙竹基复合材料科技公司签订了竹原料购销协议、渠县与乐山风景线林业有限公司签订了万亩丰产高效纸浆竹示范基地项目协议、达州高新区与川林集团签订了竹木产业基地建设及加工再利用项目协议。下一步,将根据加工企业项目建设进度,适时试点建立竹材收储机制,以保障竹原材料稳定供应。
二、关于“优质种苗培育”的建议
一是明确发展主要竹种。根据引进竹纤维、竹缠绕、竹浆等竹加工项目所需竹原料规模、种类要求针对性提出发展要求,要求我市竹资源培育主要以发展慈竹、楠竹、巨黄竹等优质高产竹种和良种。
二是加强竹种苗培育。目前规划在大竹高穴、渠县琅琊等地建设竹苗繁育基地,通过新建、现有基地改造利用等途径扩大竹种苗供给保障能力,目前渠县可保障巨黄竹种苗约3.6万亩。
三是整合资金支持。邮储银行达州分行审核通过渠县“森林四库—竹苗贷”8000万元,用于支持渠县建设竹产业种苗基地5000亩。实施中央财政林草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川东纤维用丛生竹产业基地建设技术示范》,建设巨黄竹示范(种苗)基地200亩;引进大花竹(2024年通过省良种认定)、料慈竹、撑麻竹、撑麻青竹、梁山慈竹、大头典竹及省内零星发现的优良竹种建设优良纤维用丛生竹对比试验示范50亩。依托市级林长制激励资金实施《大竹“川东”笋材两用竹良种选育示范项目》,计划引进优良品种20个品种。
三、关于“竹产业规划”的建议
一是高位推动谋发展。市委主要领导多次批示,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高度重视、高频调度,推动市级层面迅速建立全市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协调机制,近半年先后组织召开相关专题会议10次、现场调研2次,特别是今年3月高标准召开了全市竹产业发展现场推进会,推动以大竹县、渠县为核心的竹产业发展。
二是完善竹产业规划。目前达州南部大竹、渠县等纳入省级规划的渠江竹产业带,大竹县已成功创建省级竹产业园区1个。今年以来,我市围绕竹原料保障、竹材加工、“以竹代塑”等内容,结合全市特别是大竹县竹产业园区发展、重点项目落地情况,将竹产业发展纳入《“森林四库”建设规划》统筹布局,启动了达州市竹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已形成初稿),同步修编《达州市造纸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9)》,在大竹、渠县布局“以竹代塑”产业园,其中根据《渠县城乡融合发展片区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规划布局李渡工业园区,园区规划以竹浆纸和竹制品为主导产业,打造竹产业的全产业链,建设川东经济区竹产业示范园区;《大竹县临空铁发展片区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规划建设川渝合作(达州〃大竹)示范园区B区石河工业园区和柏林工业园区,规划结合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制成的苎麻纤维、竹纤维等原材料,发展纤维复合材料、轻型板材、高分子陶瓷等新型建材产业和造纸、印染等现代产业。
三是争取政策支持。加大向上对接力度,我市竹产业发展获得省级层面建圈强链大力支持,大竹县等建设内容成功纳入《四川省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协同推进工作方案(2025—2027年)》《四川省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建圈强链五个细分领域三年行动方案》,明确将达州市作为竹精深加工领域三个协同发展地之一,作为竹纤维、竹食品、竹材料、竹文创产业链发展的主要承载地,我市针对性制定了《达州市农产品精深加工融圈强链推进方案(2025—2027年)》。加大资金支持,鼓励并对成功建设省级竹产业基地和园区的,分别补助200万元和1000万元;《达州市支持“以竹代塑”产业发展政策措施》明确: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达州高新区管委会、达州东部经开区管委会原则上每年统筹安排用于“以竹代塑”产品推广应用的资金不少于500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优化做好竹产业规划布局,按照市场对竹种品质、规模要求,持续推进竹林基地建设,助力我市竹产业融圈强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