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支持大竹县创建省级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县、省级现代竹产业园区”的建议
省、市鼓励和支持大竹县创建省级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县、省级现代竹产业园区、全国“以竹代塑”示范县、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等,将大竹、渠县纳入渠江竹产业带、省级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县重点培育,每个省级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县、省级现代竹产业园区、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将分别奖补省级财政资金2000万元、1000万元和200万元,目前已成功创建省级现代竹产业园区1个、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4个,正申报创建省级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县。
二、关于“在用地上对大竹竹产业发展予以倾斜保障”的建议
我市大力支持大竹县打造川渝竹产业发展高地。国家和省级层面都提出了坚持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的总体要求,大竹县争取将竹产业发展及集群延链纳入了国家、省级重点项目,用地计划指标由省级及以上自然资源部门保障。竹产业发展及集群延链纳入市、县级重点项目的,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布署,做好土地要素保障,全力保障项目合理的用地需求,为大竹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土地要素支撑。
三、关于“支持大竹县符合条件的“以竹代塑”产业项目争取中央省预算内资金、专项债券等上级资金政策”的建议
一是积极融圈强链。加大向上对接力度,我市竹产业发展获得省级层面建圈强链大力支持,大竹县等建设内容成功纳入《四川省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协同推进工作方案(2025—2027年)》《四川省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建圈强链五个细分领域三年行动方案》,明确将达州市作为竹精深加工领域三个协同发展地之一,作为竹纤维、竹食品、竹材料、竹文创产业链发展的主要承载地,我市针对性制定了《达州市农产品精深加工融圈强链推进方案(2025—2027年)》。
二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对接金融机构,通过储备林、“森林四库”建设等方式推动竹林基地建设,其中邮储银行达州分行审核通过渠县“森林四库—竹苗贷”8000万元,用于支持渠县建设竹产业种苗基地5000亩成为省内同类首单;人民银行达州市分行强化金融产品创新与服务,成功推动中行达州分行发放1亿元贷款支持竹浆纸一体化项目助力“以竹代塑”建设。
三是加强财政资金争取和引领带动作用。《节能降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提出:支持可降解塑料、可循环快递包装、“以竹代塑”产品生产、废塑料回收利用,国家、省、市分别出台了支持“以竹代塑”产业发展政策措施。我市及时掌握了解中央和省的政策动态,找准与我市竹产业发展的结合点,指导相关县(市、区)围绕“循环经济助力降碳”等进行项目谋划包装,储备“以竹代塑”产品生产项目,积极争取更多的国家、省对达州市竹产业发展方面的政策、资金支持;鼓励和引导各县(市、区)申报争取林业改革发展、生态修复、竹产业相关补助资金项目,加大储备林项目包装,扩大与其他社会资本的多元合作,多渠道筹集、调动资金,加大产业建设资金投入,为企业和群众发展竹产业提供条件,持续激发竹产业发展市场活力。
四、关于“市级层面推动川东北地区大力发展竹林基地,切实保障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原材料所需”的建议
一是竹资源论证。对全市及周边竹资源规模、种类及可发展空间进行了摸底分析,结合引进企业竹加工所需竹原料规模、种类要求及项目建设进度,编制了《达州科学发展竹产业论证报告》,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同时加强与省林草局沟通,争取支持我市及周边发展竹林以保障加工项目竹原料供应。
二是营造林建设。加强竹种苗培育,目前规划在大竹高穴、渠县琅琊等地建设竹苗繁育基地,邮储银行达州分行审核通过渠县“森林四库—竹苗贷”8000万元,用于支持渠县建设竹产业种苗基地5000亩。结合松树采伐、储备林建设等空间发展竹林种植,年初和7月2日以市政府会议纪要形式下达了2025年竹产业发展营造林任务,计划2025年新建竹产业基地12万亩、抚育改造6万亩,预计今年年底我市竹资源规模将超过100万亩。下一步,计划十五五期间年新增竹林10万亩,到十五五末我市竹资源规模达到150万亩以上。
三是创新发展模式。积极创新种植模式并大力拓宽竹产业融合发展渠道,有效链接资源端与加工端,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基地建设,合力形成竹产业联盟。目前,大竹县与浙江鑫宙竹基复合材料科技公司签订了竹原料购销协议、渠县与乐山风景线林业有限公司签订了万亩丰产高效纸浆竹示范基地项目协议、达州高新区与川林集团签订了竹木产业基地建设及加工再利用项目协议。下一步,将根据加工企业项目建设进度,适时试点建立竹材收储机制,以保障竹原材料稳定供应。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持续支持大竹县创建省级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县、省级现代竹产业园区,保障政策资金、土地和原料供给力度,助力大竹县竹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