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08810390--2025-0141 | 分 类: | 人大建议政协提案 | ||
责任部门: | 达州市林业局 | 发文日期: | 2025-09-12 15:57:20 | ||
标 题: | 关于市五届人大七次会议第520号建议办理情况(B)的函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时限: |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一、关于“加强要素保障”的建议
一是高位推动谋发展。市委主要领导多次批示,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高度重视、高频调度,推动市级层面迅速建立全市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协调机制,近半年先后组织召开相关专题会议10次、现场调研2次,特别是今年3月高标准召开了全市竹产业发展现场推进会,推动以大竹县、渠县为核心的竹产业发展。
二是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通过召集竹产业专题会议、会见企业负责人、项目现场调研等方式推进项目建设。同时,市级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务、林业等相关部门及大竹县、渠县协同发力,倒排工期,制定了“以竹代塑”产业园以及泰盛、兴竹等重点项目建设任务清单,明确时间节点、任务分工、责任单位,以推动项目前期工作并加快建设。市经信局正牵头对《达州市造纸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9年)》进行修编,以推动园区和泰盛集团30万吨竹浆纸项目纳入规划。在2023年达州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更新调整中,已将柏林园区位于城镇开发边界内的0.14平方公里范围全部纳入工业重点管控单元,并从原来的禁止竹浆造纸调整为允许发展竹(木)加工、竹浆造纸,竹浆纸项目选址柏林园区符合现行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水务部门对柏林工业园区编制规划进行了水资源论证,可满足项目投资用水需求。自然资源部门对纳入各级重点项目的将按照党委政府的安排布署,做好土地要素保障,全力保障项目合理的用地需求。目前,相关项目建设较顺利,其中,“以竹代塑”产业园正按时序开展园区规划、土地报征及拆迁、项目初勘、环评及排水方案论证等保障和审批服务工作。泰盛科技(达州)大竹30万吨竹浆纸全产业链生产项目已报送省重点项目已批复,竹浆项目用地平面布局图已完成,正在编制项目可研报告。
二、关于“推动平台提能”的建议
2024年9月,国家层面正式启动新一轮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修订工作。经前期充分论证并报省政府同意,大竹县将川渝合作(达州 f 大竹)示范园区A区和川渝合作(达州 f 大竹)示范园区B区:柏林工业园区、庙坝工业园区、石河工业园区、月华工业园区整合到四川大竹经济开发区,整合后,大竹经开区总用地面积为937.4203公顷。全力支持推进省级大竹经开区按照“一区多园”的方式进行扩区调位,进一步提升竹、麻产业项目落地的平台能级。
三、关于“优化交通网络”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锚定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四川东出北上国际陆港枢纽定位,勇当开路先锋,建成了开梁高速、达开快速、达宣快速、金垭机场等重点项目;建成运行国家物流枢纽信息平台,成功申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和全省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常态化运营“四向班列”〔四川东出铁水联运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达州班列、中欧班列达州专列、中老铁路(达州—万象)国际货运列车〕,实现达州与万州、达州与北部湾的大宗货物互通时效提升 20%以上,物流成本降低 30%以上,圆满完成交通建设三年大会战。目前,正加快推进成达万高铁、西渝高铁、大垫高速建设及城宣大邻、南大高速前期工作,城宣大邻高速公路是南北纵向大通道,南大高速是川渝横向大通道,两个项目对于完善川渝陕省际高速公路通道,加强川渝陕毗邻地区互联互通和提升东向进出川高速公路通道能力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四、关于“加大政策支持”的建议
(一)竹产业
一是加强政策支持。在国家层面。国家林草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先后出台了《加快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在省级层面。四川省政府办公厅相继印发了《关于推进竹产业转型发展的意见》《四川省竹产业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对全省竹产业发展提出了指导意见,提出要建成竹产业重点县40个,其中,将达州市大竹、渠县、宣汉纳入全省竹产业发展重点县。2024年,省经信厅和省林业厅出台了《四川省竹精深加工产业提升行动计划(2024—2027年)》,将达州纳入全省竹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链协作配套基地,支持达州打造为全省宜竹地区竹精深加工生产基地。在市级方面。达州市出台《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竹林风景线的实施意见》《达州市造纸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9年)》《“森林四库”建设规划》《达州市支持“以竹代塑”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等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竹产业精深加工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扶持政策,为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启动了达州市竹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已形成初稿),同步修编《达州市造纸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9)》,将进一步从竹原料保障、竹材加工、“以竹代塑”、保障措施等方面支持竹产业发展。印发《促进达州市绿色建材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对符合政府绿色采购政策要求的竹质建材、竹家具、竹缠绕制品、竹纸等产品,鼓励加大政府采购力度,推动“以竹代塑”相关扶持政策落地落实。
二是高位推动谋发展。市委主要领导多次批示,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高度重视、高频调度,推动市级层面迅速建立全市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协调机制,近半年先后组织召开相关专题会议10次、现场调研2次,特别是今年3月高标准召开了全市竹产业发展现场推进会,推动以大竹县、渠县为核心的竹产业发展。将竹产业明确为大竹县“231”产业体系中的2个引领性产业之一,制定《大竹县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实施资源培育倍增、产业能级跃升、文旅融合提升、科创赋能引领、应用推广示范等“五大行动”,集中精力、集聚政策挖掘竹资源潜力。拟出台《大竹县支持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十条措施》(征求意见中),重点支持基地建设、设备购置、技术研发、招商引资、品牌建设、产品营销等工作。
三是争取政策支持。加大向上对接力度,我市竹产业发展获得省级层面建圈强链大力支持,大竹县等建设内容成功纳入《四川省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协同推进工作方案(2025—2027年)》《四川省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建圈强链五个细分领域三年行动方案》,明确将达州市作为竹精深加工领域三个协同发展地之一,作为竹纤维、竹食品、竹材料、竹文创产业链发展的主要承载地,我市针对性制定了《达州市农产品精深加工融圈强链推进方案(2025—2027年)》,推动我市竹产业融圈强链;《节能降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提出:支持可降解塑料、可循环快递包装、“以竹代塑”产品生产、废塑料回收利用,我市将指导大竹县围绕“循环经济助力降碳”等进行项目谋划包装,储备“以竹代塑”产品生产项目,争取更多资金倾斜;积极组织全市各地积极申报中央预算内、地方政府专项债、中长期贷款在内的各类符合产业发展投向的项目,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其中帮助大竹县争取各类项目资金1.33亿元,其中支持竹产业发展、提升园区能级相关资金占比较大。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对接金融机构,通过储备林、“森林四库”建设等方式推动竹林基地建设,人民银行达州市分行强化金融产品创新与服务,成功推动中行达州分行发放1亿元贷款支持竹浆纸一体化项目助力“以竹代塑”建设。同时加强财政资金争取和引领带动作用,及时掌握了解中央和省的政策动态,找准与我市竹产业发展的结合点,积极争取更多的国家、省对达州市竹产业发展方面的政策、资金支持;鼓励和引导各县(市、区)扩大与其他社会资本的多元合作,多渠道筹集、调动资金,加大产业建设资金投入,为企业和群众发展竹产业提供条件,持续激发竹产业发展市场活力。
(二)苎麻产业
一是建立联动推进机制。市委分管领导牵头、副厅级领导协助,实行每月调度;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的苎麻产业发展专班,统筹农业、财政、科技等部门力量,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协调解决苎麻产业发展瓶颈。
二是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苎麻产业发展(与大竹预算形成市级 县级联动),2025年全市安排发展苎麻产业资金4000万元支持做大做强苎麻产业。创新“苎麻贷”发放1.2亿元。制定《达州市苎麻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2025年底将出台《达州市苎麻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种植补贴、加工技改、品牌打造等10条扶持措施。成立市苎麻产业协会与产业联盟,还解决原料季节性缺口问题,形成“领导调度 专项方案 资金 金融产品 协会协调”的全要素保障。
三是创新金融支持。目前市财政局正联合金融机构开发“苎麻贷”特色信贷产品,对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合作社给予贷款贴息,降低融资成本。
五、关于“助力招大引强”的建议
(一)竹产业
一是加强融圈强链。抢抓川渝东北地区暂无竹产业发展高地机遇,紧扣竹纤维、竹缠绕、竹浆纸等领域,坚持靶向招引龙头企业和培育壮大本地企业同步推进,已基本构建起以四川兴竹生物基新材料为龙头的竹纤维、以泰盛科技、中顺洁柔为龙头的竹浆纸、以浙江鑫宙为龙头的竹缠绕“三竹鼎立”的现代竹产业格局,带动竹建材、竹装饰、竹工艺、竹笋等产业全链条发展。
二是推进项目建设。加大对竹精深加工项目的引进和培育力度。成功引进中顺洁柔(达州)30万吨竹浆纸一体化项目、四川兴竹65万吨生物基新材料项目、浙江鑫宙(达州)大竹10万吨竹缠绕管道生产项目、泰盛集团30万吨竹浆纸项目等。积极推动项目落地建设,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土地、资金、审批等问题。目前浙江鑫宙(达州)大竹10万吨竹缠绕管道生产项目正在建设厂房阶段,四川兴竹65万吨生物基新材料项目正在试生产阶段,市经信局牵头对《达州市造纸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9年)》进行修编,加快推动泰盛集团30万吨竹浆纸项目尽快落地建设。
三是加强企业培育。实施梯度培育。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发展。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创新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支持大竹县图拉香实业有限公司新建1500吨即食笋生产线、建冷藏库2700m、购置冷藏车2辆,推动竹笋精深加工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强化市场开拓。积极组织万康农业(竹笋干)、椿情食品(椿笋酱)、禾田食品(竹笋面)、宕府王(竹笋酱)等竹精深加工企业参加成渝美食工业博览、东亚国际食品交易博览会和海南国际热带食材供应链博览会等活动,全面拓宽销售渠道。推动企业智改数转。出台《达州市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4—2027年)》,实施企业智改数转诊断评估,明确“智改数转”方向,提供企业“小快轻准”方案,打造竹精深加工企业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示范标杆。
四是打造“以竹代塑”示范基地。《达州市支持“以竹代塑”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将推动竹资源丰富、竹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建设“以竹代塑”应用推广基地,支持大竹县、渠县等地争创全国'以竹代塑’示范县(应用推广基地)。目前大竹县启动了创建全国“以竹代塑”应用推广基地(示范县)实施方案编制工作,正积极推动相关产业、“以竹代塑”园区建设工作,待国省启动申报评选“以竹代塑”应用推广基地时,市发展改革委将会同相关部门(单位)加大向上对接汇报力度,力争取得成效。
(二)苎麻产业
一是坚持招大引强。引进全国苎麻纺织唯一上市企业湖南华升集团成立四川华升麻业公司,建设工艺设备全国领先的苎麻脱胶中心;引进浙商企业成立亚缇纺织科技公司,建设苎麻脱胶纺纱织布全产业链项目;引进荣煜垣纺织公司新建智能化数字化苎麻纺织生产线,引进四川纬奇苎麻服装公司、中国最大的纺织企业天虹集团打造中国西部苎麻面料成衣基地。同时培育金丰麻业、晶宇纺织、国泰麻纺等本土企业,基本形成脱胶能力2.6万吨(精干麻1.8万吨/年)、麻纺11万余锭、苎麻织布机400余台的生产规模,构建成脱胶、纺纱、织布、服装全产业链。依托渠县轻纺城,实现全链融合发展。
二是做强印染加工。全市印染企业仅有达州市南国纺织印染有限公司,一期年产能1.5亿米印染服装面料项目已于2023年竣工(工装面料),二期年产0.5亿米苎麻印染项目拟与高新科创合作(苎麻制品印染)。省环保厅批复该公司只允许印染梭织类产品(包括苎麻制品),不同的面料对工艺和设备要求完全不同。考虑渠县服装企业较多,全市拟布局渠县建设印染项目(项目已经签订了投资意向),规划印染规模为1.5亿米,今年11月7日,已经获得四川省生态环境厅批准。支持大竹布局印染项目。根据大竹经开区规划环评及达州市“三线一单”优化完善成果,大竹经开区禁止引入印染项目。目前因东柳河水质不达标,无剩余环境容量。大竹县委政府加强东柳河流域水环境治理,改善流域水质,腾出环境容量,再行修编园区规划和规划环评,规划环评取得省生态环境厅审查同意引入印染项目。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招商引资延链补链,加强相关要素保障并持续推进引进竹麻产业项目和园区建设,完善交通网络和竹区生产便道,健全竹麻产业政策支撑体系并加大向上争取力度,着力推进我市竹麻产业发展和融圈强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