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08810390--2025-0155 分 类: 人大建议政协提案
责任部门: 达州市林业局 发文日期: 2025-09-12 16:11:31
标 题: 关于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第171号提案办理情况(B)的函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关于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第171号提案办理情况(B)的函

一、关于加强政策保障体系的建议

(一)竹产业

一是加强政策支持。在国家层面。国家林草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先后出台了《加快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在省级层面。四川省政府办公厅相继印发了《关于推进竹产业转型发展的意见》《四川省竹产业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对全省竹产业发展提出了指导意见,提出要建成竹产业重点县40个,其中,将达州市大竹、渠县、宣汉纳入全省竹产业发展重点县。2024年,省经信厅和省林草局出台了《四川省竹精深加工产业提升行动计划(2024—2027年)》,将达州纳入全省竹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链协作配套基地,支持达州打造为全省宜竹地区竹精深加工生产基地。在市级方面。达州市出台《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竹林风景线的实施意见》《达州市造纸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9年)》森林四库建设规划》《达州市支持以竹代塑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等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竹产业精深加工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扶持政策,为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启动了达州市竹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已形成初稿),同步修编《达州市造纸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9)》,将进一步从竹原料保障、竹材加工、以竹代塑、保障措施等方面支持竹产业发展。

二是高位推动谋发展。市委主要领导多次批示,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高度重视、高频调度,推动市级层面迅速建立全市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协调机制,近半年先后组织召开相关专题会议10次、现场调研2次,特别是今年3月高标准召开了全市竹产业发展现场推进会,推动以大竹县、渠县为核心的竹产业发展。

三是争取政策支持。加大向上对接力度,我市竹产业发展获得省级层面建圈强链大力支持,大竹县等建设内容成功纳入《四川省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协同推进工作方案(2025—2027年)》《四川省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建圈强链五个细分领域三年行动方案》,明确将达州市作为竹精深加工领域三个协同发展地之一,作为竹纤维、竹食品、竹材料、竹文创产业链发展的主要承载地,我市针对性制定了《达州市农产品精深加工融圈强链推进方案(20252027年)》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对接金融机构,通过储备林、森林四库建设等方式推动竹林基地建设,其中邮储银行达州分行审核通过渠县森林四库竹苗贷”8000万元,用于支持渠县建设竹产业种苗基地5000亩成为省内同类首单;人民银行达州市分行强化金融产品创新与服务,成功推动中行达州分行发放1亿元贷款支持竹浆纸一体化项目助力以竹代塑建设。同时加强财政资金争取和引领带动作用,及时掌握了解中央和省的政策动态,找准与我市竹产业发展的结合点,积极争取更多的国家、省对达州市竹产业发展方面的政策、资金支持;鼓励和引导各县(市、区)扩大与其他社会资本的多元合作,多渠道筹集、调动资金,加大产业建设资金投入,为企业和群众发展竹产业提供条件,持续激发竹产业发展市场活力。

(二)苎麻产业

一是建立联动推进机制。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的苎麻产业发展专班,统筹农业、财政、科技等部门力量,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协调解决苎麻产业发展瓶颈。

二是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苎麻产业发展。制定《达州市苎麻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种植补贴、加工技改、品牌打造等10条扶持措施。

三是创新金融支持。目前市财政局正联合金融机构开发苎麻贷特色信贷产品,对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合作社给予贷款贴息,降低融资成本。

二、关于加强技术培训的建议

(一)竹产业

一是加强技术培训。每年组织省科技下乡万里行竹产业服务团、市竹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服务达州竹产业发展,开展技术培训、现场指导、人才培养、决策咨询等;通过实施林业科技推广项目,联合企业实施竹林高效栽培、丰产培育、良种推广、森林抚育及加工剩余物利用种植竹林下食用菌等推广项目4。每年组织全市600余人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二是加强科技合作,加强与国际竹藤中心、省林科院、四川大学等单位合作,签订《产学研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长期帮扶协议》,启动竹材料科技产业园建设,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竹谷产业研究院建设等方面协同攻关,促进全竹利用产业链技术研究和推广。鼓励和支持万康、图拉香建立市级专家工作站两个。

三是加强企业创新。抢抓达州拟被纳入全国竹基复合材料应用试点城市机遇,借力双城圈市场一体化建设政策,参与制定四川省竹缠绕建设应用地方标准,以竹基复合建材产业赋能绿色建材产业发展,推动竹缠绕管道管廊在大竹实地应用,在川渝两地示范推广,今年将率先在全国构建起从竹原料基地到竹缠绕生产到市场化应用的全场景闭环。支持兴竹公司建设竹谷产业研究院推进竹纤维产业创新,支持图拉香、万康等在竹笋加工、锁鲜等方面突破技术壁垒。

(二)苎麻产业

一是统一技术标准。组织省农科院、达州农技站专家编制《达州苎麻高产高效种植技术规程》,推广川苎16#”新品种和生态剥麻技术,全市良种覆盖率达85%以上。

二是是健全培训网络。构建四级农技推广体系,依托市农科院、县乡农技站,每年开展无性繁育、育苗、病虫害防控、肥水管理、绿色防控等专题培训,实现主产乡镇全覆盖。

三是强化服务保障。组建市级苎麻专家服务团,常态化开展田间课堂培训与技术指导,及时解决苎麻生长技术难题。

三、关于加大项目支持力度的建议

(一)竹产业

一是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一方面,《节能降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提出:支持可降解塑料、可循环快递包装、以竹代塑产品生产、废塑料回收利用。《四川省2025年加力扩围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措施》明确:省级加力支持工业领域开展大规模技术改造,统筹省级资金对工业领域设备升级、智改数转、绿色低碳、安全生产、微技术改造等项目予以支持。我市将指导相关县(市、区)谋划包装以竹代塑产品生产及两新项目,加大向上对接汇报力度,争取更多资金向我市倾斜。另一方面,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通过召集竹产业专题会议、会见企业负责人、项目现场调研等方式推进项目建设。同时,市级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务、林业等相关部门及大竹县、渠县协同发力,倒排工期,制定了以竹代塑产业园以及泰盛、兴竹等重点项目建设任务清单,明确时间节点、任务分工、责任单位,优先保障引进项目用地、用能、用水等,以推动项目前期工作并加快建设。目前,相关项目建设较顺利,其中,以竹代塑产业园正按时序开展园区规划、土地报征及拆迁、项目初勘、环评及排水方案论证等保障和审批服务工作;四川兴竹生物基新材料项目一期10万吨生产线第一、第二车间生产线从签约到能试生产仅用不到半年时间,目前正建设第三车间2条竹棉纤维、第四车间1条竹棉钢纤维生产线和配套水循环处理系统,附属设施已全部完工,厌氧塔基础已浇筑完成;浙江鑫宙(达州)大竹10万吨竹缠绕管道生产项目厂房主体建设基本完工,正在进行附属设施建设和设备安装;泰盛科技(达州)大竹30万吨竹浆纸全产业链生产项目已报送省重点项目已批复;中顺洁柔项目造纸生产线正在订购34号产线纸机设备,年内实现10万吨造纸项目满产,配气站、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110kv变电站建设任务和设备安装已完成,消防站正在加快建设,31.8万吨制浆生产线正进行厂房优化设计和设备选型。

二是加大营造林建设。加强竹种苗培育,目前规划在大竹高穴、渠县琅琊等地建设竹苗繁育基地,邮储银行达州分行审核通过渠县森林四库竹苗贷”8000万元,用于支持渠县建设竹产业种苗基地5000亩。通过科学论证,结合松树采伐、储备林建设等空间发展竹林种植,年初和72日以市政府会议纪要形式下达了2025年竹产业发展营造林任务,计划2025年新建竹产业基地12万亩、抚育改造6万亩,预计今年年底我市竹资源规模将超过100万亩。下一步,计划十五五期间年新增竹林10万亩,到十五五末我市竹资源规模达到150万亩以上。

三是加强品牌建设。始终坚持质量兴农 品牌强农,着力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区域公用品牌及特色产业品牌提高农业创新力和竞争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指导主体开展品牌认证工作,挖掘产业优势特色,大竹竹笋成功获得名特优新”“欧盟有机食品认证。在传统干竹笋和鲜(泡)竹笋的基础上,与当地香椿产业有机结合,创新开发出竹笋香椿酱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组织竹城万康、巴山红等竹产业品牌农产品参加双招双引投资推介会、农博会、天府粮仓全国行各类展销及推介会,提升产品市场知名度。下一步将指导大竹县结合本地竹资源优势,策划举办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竹产品博览会、竹文化节等特色活动,打造区域性竹产业交流合作平台,开展有机食品、绿色产品、FSC森林认证或中国环境标志认证,提升大竹竹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二)苎麻产业

一是强化基地建设。2024年新发展基地3.1万亩,改造老基地1.9万亩。全市苎麻基地面积累计达到27.5万亩。大竹县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渠县成功创建市级现代农业园区,支持达州高新区金垭镇苎麻申报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二是扶持加工企业。引进全国苎麻纺织唯一上市企业湖南华升集团成立四川华升麻业公司,建设工艺设备全国领先的苎麻脱胶中心;引进浙商企业成立亚缇纺织科技公司,建设苎麻脱胶纺纱织布全产业链项目;引进荣煜垣纺织公司新建智能化数字化苎麻纺织生产线,引进四川伟奇苎麻服装公司打造中国西部苎麻面料成衣基地。2024年,对苎麻纺织企业技改投资超500万元的,按实际投入的15%给予补助,亚缇纺织科技有限公司2024年度获补省级农产品加工专项资金1200万元。

三是品牌快速提升。20226月成功注册巴山纤子为达州苎麻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商标,先后获得中国苎麻之乡”“中国苎麻之都全国优质苎麻标准化示范基地”“全国苎麻创新发展示范区等荣誉称号,大竹苎麻”“达县苎麻分别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登记认证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达州苎麻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四、关于加强产学研合作的建议

(一)竹产业

一是加强技术交流。2020年以来,我市及大竹等地多次组织相关部门和企业前往浙江、福建、贵州、重庆及川南等地调研学习竹一二三产业发展、科技及发展理念等情况;每年组织参加中国竹业学术大会,邀请或前往浙江农林大学等高校开展技术交流和决策建议,今年邀请省林学会竹产业专业委员会前往大竹县调研指导竹产业发展情况、开展技术交流并组织召开了十五五四川竹产业发展研讨会。

二是加强科技合作,加强与国际竹藤中心、省林科院、四川大学等单位合作,签订《产学研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长期帮扶协议》,启动竹材料科技产业园建设,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竹谷产业研究院建设等方面协同攻关,促进全竹利用产业链技术研究和推广。鼓励和支持万康、图拉香建立市级专家工作站两个。

(二)苎麻产业

一是科研基础深厚。达州市农科院是西南地区唯一的苎麻科研单位,建有全国苎麻品种改良四川分中心、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达州麻类综合试验站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建立了全国唯一的国家苎麻产业技术工作站,苎麻育种技术全国领先。

二是产学研合作丰富。鼓励企业与东华大学、四川省农机研究院等知名科研院所开展合作,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揭榜挂帅成功研制世界首台套收剥打一体化苎麻联合收获机、成功研发建设全球首座苎麻打剥烘干工厂;创新建设了工艺水平全国领先的智能化、绿色化苎麻脱胶中心,全市绿色脱胶精干麻产能达1.56万吨,可完全消纳原麻产量,实现本地转化增值;成功研发世界顶级天然纤维9A级的苎麻纱线,进一步提升我市苎麻纱线面料品质。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完善政策保障体系,持续推进竹麻原料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相关项目建设和引进,加强技术培训指导和品牌建设,推进我市农产品精深加工融圈强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