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林业信息>要闻专递
五链四增三化聚合,青山兴业富民共融—— 开江县“五四三”模式打造森林“四库”建设示范样板
时间:2025-05-06 15:57:05 来源:
【字体:
打印

近年来,开江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创新“五四三”模式,将国储林项目作为推动森林“四库”建设的有效抓手,做强“三棵树”特色资源优势,成功打造全省建设“天府森林四库”工作会两个现场示范点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0.78%,居全市第三位,林业综合产值突破28亿元,走出“高颜值生态筑基、高效益转化增值、高水平治理惠民”的绿色发展新路子,践行了“绿叶子”变“金票子”的生动实践。

(一)“五链”协同发力,构建系统推进新格局。一是拧紧组织责任链。推行“1个重点项目、1名牵头领导、N个责任单位”的“1+1+N”包抓机制,挂图分解任务,专班联动推进、节点闭环督导,确保落地落实。二是优化规划引领链。科学编制森林“四库”建设实施方案,林下经济发展实施方案,银杏、中山柏、油橄榄“三棵树”产业实施意见等,确保规划体系与实施效能同频共振。三是畅通政策传导链。通过专题培训提高干部职工对政策背景、收储流程、林地流转的知识储备,多次召开院坝会、村民小组会与群众双向沟通,收集建议47条,推动全县21.9万亩林权流转在29天内高效完成。四是强化资金保障链。项目组织单位、项目融资银行、项目主体公司组建金融服务团队,联合调研分析,定制融资和监管方案,全流程提供有力资金支持,累计向上争取融资22.7亿元,银行已放款4.4亿元。五是筑牢安全管护链。发挥林长制统领作用,加大森林资源管护力度,完善林业灾害防控体系,规范林业要素保障服务,铁腕整治涉林违法,全面保护森林安全。

(二)“四增”目标落地,激活长效发展新引擎。一是营造保育实现“水库”增容。有序实施国储林、天然林资源保护、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项目,形成秦巴山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水质的绿色屏障。2025年,实施退化林修复项目低效林改造2.8万亩,人工造林5000亩。二是产业培育实现“粮库”增产。利用森林立体空间,因地制宜发展森林食品产业,着力提升多元食物供给能力。明月山、红花山林下中药材现代产业基地争创“天府森林粮库”现代产业基地,已发展淫羊藿、石菖蒲3600亩,黄精900亩;银杏现代产业园区争创“天府森林粮库”现代产业园区,以讲治镇、新宁镇为核心打造,拟发展2万亩。三是项目带动实现“钱库”增收。坚持把实施国储林项目作为“钱库”建设的主要路径,大力培育以中山柏、银杏、油茶为代表的大径级用材林、经济林,打造“周末游”“周边游”森林康养目的地,持续提升“绿生”橄榄油、橄榄酒,“开林一号”等品牌影响力,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四是丰富途径实现“碳库”增量。定向培育碳汇林,深入开展乡村绿化、义务植树等,增加碳汇潜力,并主动研究林业碳汇开发流程、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对标建设全县林业碳汇交易体系。

(三)“三化”创新驱动,释放多重绿色新效益。一是科技赋能智慧化。建成投运全省首个县级林业科研组培实验室,搭建“良种选育—种苗快繁—高效栽培”研用体系,中山柏组培快繁进入攻坚阶段,选育林木良种4个,制(修)订省级地方标准2项,获授专利2项,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二是林权改革市场化。有序放活林地经营权、盘活使用权,拓展林业发展空间,吸引资本进入林业,打造国有林场服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样板。三是联农带农共享化。持续完善助推林业发展制度政策,探索拓宽“两山”转化通道,组合打通“集体管护、林地流转、务工报酬、林木间伐、合作经营”五大收益渠道,林农增收可达5000元,“社会资本+林农”参与森林“四库”建设新机制,获评达州市委2023年“改革创新成果”。(开江县林业局陈峣)


主办单位:达州市林业局 地址:达川区三里坪街道西环路1075号
联系电话:0818-2652374 网站标识码:5117000039
蜀ICP备2021010975号 公安备案号51170202000231